【名人專訪】圖文作家Shika,赴日跨國婚戀的甜蜜與哀愁

by News

「不要害怕去談戀愛。關係即使是失敗的收尾,每段感情依舊都會讓人成長。」

定居日本,在日本構築理想的家與生活,是許多台人心中嚮往的夢想畫面。
能夠在海外發展、並且定居,與當地人婚嫁,是美好的挑戰與冒險。
然而,即使是離台灣較近的日本,跨國婚姻仍然充滿了文化衝擊、多元的價值觀與未知的種種。
藍色是分手的顏色,特別專訪知名圖文作家 Shika,與我們分享難得的台日跨國婚戀親身經歷與感情觀。
IG: shika_memo

一、請 Shika 跟「藍色」的讀者們自我介紹吧!

「藍色是分手的顏色」的讀者們好,我是住在日本奈良的圖文創作者SHIKA。

我在大學畢業後,透過日本政府設立的教學計畫「JET PROGRAMME」,以英文教師的身份來到日本。而後,在學校結識了現在的日本籍先生「太郎」。

平日裡,我喜歡以圖文的方式,分享我與另外一半的生活點滴。

另外,由於喜愛日本文化,我也樂於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日本的冷知識,或是我對日本文化的一些觀察與心得。

二、請 Shika 分享前往日本任教的心路歷程!獨自在海外面對生涯發展的未知,以及不同國家的制度與文化,有哪些是您覺得較辛苦,或者較難克服的呢?

前往海外發展時,一開始最容易碰到的困難,應該就是語言上的障礙了。尤其在日本,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即使對日文有些基礎的認識,也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夠適應。我所處的奈良,使用的是關西地區的關西腔,但一般課本使用的,是標準語,因此當初也花了些時間,才終於能自由地使用方言與當地人溝通。不過來日本後,我重新體認到,即使跨越了語言的障礙,有時還是很難揣測對方真正的想法。

在日本有一句很有名的片語,叫做「閱讀空氣」。閱讀空氣換句話說,就是中文裡的察言觀色。在相對注重禮儀與私人空間的日本,有許多時候,對方不會把最真實的想法直接告訴你。他們習慣委婉的表達,因此若無法順利的「閱讀空氣」,有可能會在與日本人打交道時,遇到瓶頸。

另外,日本還有獨特的「敬語」文化。敬語又分為丁寧語、尊敬語、謙遜語等等。即使一樣是敬語,也有程度之分,而應該要用什麼講話方式,取決於對方的身份、以及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有時過份使用敬語,會造成不必要的距離感,但太過隨意的口吻,又可能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

比起相對熱情與不拘小節的台灣,在日本,這種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拿捏,算是我初到時,比較深刻感受到的課題之一,也是我在聽一些在日台灣朋友傾訴煩惱時,比較常聽到的煩惱之一。

三、台灣與日本關係親近,但在文化上也有迥異之處,例如台、日社會對男性、女性的社會期待不同,戀愛觀與婚姻觀也有差異,請分享您生活其中的觀察與看法。

我想同為亞洲社會的國家,台日社會對於男性與女性的社會期待,在大方向來說,還是很類似的。

以前的傳統價值觀,不外乎夫唱婦隨,男應主外女則主內…等等。

隨著時代發展,這些想法漸漸受到改變。日本也有在漸漸改變,不過改變的速度可能比台灣慢,所以抱有這些傳統價值觀的人,還是比台灣多一些。

而在戀愛觀上,如同第二題曾經提到過的,日本人相對注重私人空間,以及拿捏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即使是情侶,或者是夫妻,也傾向不過分干涉彼此。

舉例來說,在台灣,情侶之間頻繁的聯繫、互相報備,可能很常見。但在日本,大多會留給彼此較多的空間,各有各的生活,男女朋友各自的朋友圈也不太會重疊。

除此之外,由於注重私人隱私,日本情侶也比較少「公然放閃」,在社群上,也較少放一些情侶私密的資訊與照片。

像是太郎注重隱私,連LINE的頭貼都不願放自己的照片,所以剛開始交往時,我比較不會在社群放上他的照片,這點與我以往遇過的交往對象都不同。

但當然,日本各種類型的人都有,因此上述只是我觀察到的一個大現象,而非所有日本人都這樣(一定要特別備註一下)。

Shika 利用圖文跟粉絲介紹日本文化與風俗-與太郎身穿正式和服慶賀新春。

四、請 Shika 跟大家聊一聊對跨國婚戀的看法!

跨國婚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可能會遇到語言溝通的問題。

克服完語言後,會遇到文化上的問題。

所謂的文化上的問題,不僅僅只是價值觀上的衝突,更是包含文化差異造成的不同生活模式。

舉一個簡單的例來說,日本人吃飯前,會說「いただきます」。

它的用途類似「我開動了」,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領受了」,表達對食材的感恩之心,以及對做飯之人的感激之情。

我的另一半太郎在吃飯之前都會說這句話,但由於台灣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即使在日本生活,除非在外,我在家吃飯時不會說這句話。

但太郎非常介意這件事情。若我忘記,他就會不厭其煩地提醒我,有時提醒多了,我也會稍感不耐煩。

雖然這只是件很小的事情,但由此可見,因為文化的差異,可能導致生活習慣的不同。

而在這些差異都克服之後,兩人若要一起生活,勢必要放棄某一方的母國,到另外一方的母國(或是第三方國家)居住。若放棄居住自己母國的一方,是心甘情願地去他國生活還好,若不是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付出的犧牲比較多。我身邊因無法跨越此障礙而分開的情侶不在少數,因此更深刻感覺到,跨國婚戀比一般的同文化/同族群婚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才能維持。

五、Shika 常在Instagram上分享與日本先生「太郎」相處的點點滴滴,身邊也有同樣在經營跨國婚姻的友人,有沒有哪些讓您特別印象深刻的經驗與見聞能和大家分享?

我認為我是個比較幸運的人,因為太郎非常喜歡台灣,也非常樂於接觸台灣文化與享用台灣食物等等。除此之外,他還為了與我在台灣的家人與朋友溝通,努力學了注音與簡單的中文。

但我身邊有些朋友的異國交往對象,對台灣文化缺乏瞭解的熱誠。

其中一個朋友,有個兩歲的女兒,但她的先生卻反對她在家與小孩講中文,原因是因為先生不懂中文,也覺得小孩沒有使用中文的必要。

另外一個朋友的對象,不喜愛台灣的生活環境與食物,因此無論朋友多想要在台灣生活,她的另一半總是持反對意見。

自己的文化與生活圈,不能作為自己的一部分,一起被另一半接受,我認為是件很悲傷的事情。

但我也有一位美國朋友,因為認識了台灣人的對象,從對根本不知道台灣這個地方,到愛上台灣文化並移居台灣。能夠因為認識一個人,而去認識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與地方,我覺得是很神奇且美好的際遇。

Shika 經常在Instagram上分享與日本先生「太郎」的日常,構圖配色清新溫暖。

六、「分手」是情感世界裡難以迴避的議題,Shika 曾分享赴日前與交往多年的對象分開的過程,卻也是生命轉折的契機。請跟大家聊一聊您對分手議題的想法吧!

我認為,分手之所以痛苦,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感到我們的自我被否定。

「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我不夠好?」「他為什麼這樣對我?」都是在被分手後很容易浮現的疑問。但有時感情談愛不愛,就像是問一個人喜歡橘子還是喜歡蘋果一樣,沒有對錯,只是口味問題。也許他以前喜歡吃橘子,現在改喜歡吃蘋果了。橘子沒有錯,橘子還是橘子,但比起多汁酸甜的橘子,對方現在更愛吃脆脆的蘋果。

如果不把「分手」這件事,和「自我被否定」這兩件事做連結的話,我想分手會不痛苦很多。當然,透過一段關係的結束,來審視與檢討自己,是很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不將一段感情的失敗,與「自己很失敗」劃上等號,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看過許多人,因分手這件事情,自我被打擊到支離破碎。每每看到就覺得心疼。實際上,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心境,直到多年後我才發現,「分手」這件事,不一定是負面的,也不一定代表某一方絕對得不好。所謂的分手,單純只是兩個曾經走在相同道路上的人之中,有一個人決定選擇別的道路而已。

而另一個讓分手變得很痛苦的原因,我想應該是習慣的改變。

習慣了另一個人的存在,以及有另一個人的生活,要突然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害怕改變的心情,往往會導致我們沒有分開的勇氣。

在來日本之前,我很明白我與前男友並不合適,但我們之間沒有發生什麼問題事件,加之習慣有對方的生活,我一直下不了提出分手的決心。

直到有了去日本的這個藉口,才終於找到分手的契機。

如果沒有到日本工作,也許我們今天都還在一起,而我一定會非常後悔這個決定。因為這樣不僅對不起他,也是對不起自己。

人生就是充滿著不確定因素,但因為習慣、或害怕改變這個理由,而不去和不適合的人分開,可能會讓多年後的自己後悔,我也很高興當年有勇氣做出分開的決定,才讓我能夠遇見太郎,也讓對方遇見更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七、請和「藍色是分手的顏色」的讀者們說幾句話:

很高興這次收到「藍色是分手的顏色」的團隊邀請,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對感情議題的一些看法。

我想會點進這個平台閱讀文章的你,應該也是對感情這個議題抱有一些煩惱或是疑問的人。

我的父親曾經告訴我,即使是失敗的收尾,每段感情都會讓人成長,並鼓勵我不要害怕去談戀愛。

希望如果你現在正在談一段令你氣餒的感情,你還是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也希望不管是多不完美的關係,你都要記得,自己是值得被尊重與被愛的。

一段好的關係,應該讓你喜歡的,不僅僅只是對方這個人,而是和對方在一起時的自己。

期許大家都可以談一段,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戀愛。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