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開放式關係」嗎?多數人都認可、遵從一對一伴侶關係的社會,開放式關係往往被蒙上一層有色濾鏡:「是不是很隨便呀?」、「這不就是劈腿嗎?」、「他們的伴侶都沒意見嗎?」
實際上,實踐開放式關係,要做的準備與心理建設,比你想像的多很多!
經營 IG 粉專「三媽從來不說謊」的Sama,身為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要來跟藍色的讀者們破除迷思,也談談怎麼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感情關係,以及最舒服的相處模式。
請Sama 自我介紹,是什麼機緣下開始經營以「開放式關係」為議題核心的自媒體?目前的展望與願景是什麼呢?
「三媽從來不說謊」這支社群帳號,其實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經營。當時我還在遊戲公司任職,所以版面上都是遊戲、電競相關的內容,直到我從公司離職,才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
之所以想在社群上分享開放式關係,是因為當時我覺得開放式關係帶給我一種解放感,讓我可以掙脫傳統的愛情腳本,這當中舒暢的感覺,遠遠大於我在實踐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
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我的其中一個伴侶「小動物」,我們從實踐開放式關係至今,已經在一起四年半,也順利度過各種波折,光是有這樣的伴侶就是很幸運的事情。不論是過去在傳統愛情框架中所受的傷害,或者一路走來的經歷,我到現在都還活得人模人樣,也因此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原本我只是書寫自己的經驗,又有更多人來與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為了寫文章,也開始看書研究相關的社會文化脈絡與學理,融合這些內容,來跟大家分享關於開放式關係的一切。
對我來說,終極的目標是「親密關係民主化」,讓更多人發現,在人際關係裡有更多選擇,而非單一的標準。親密關係不單指愛情,也包含友情與親情,我認為這些都是有辦法民主化進行的——意即,關係中的兩個人地位是對等的,可以溝通並且取得共識。
大家對於親密關係其實都有一套僵化的「劇本」,綜觀影視作品,或者父母的教育,其實都是很共通的觀念。但是我覺得,「劇本」只有一本是很不合理的。
如果這套劇本貼合你的本質,你很喜歡,也可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人的多樣性這麼多,要求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套劇本演出,有點難吧?其實你不一定需要按照這個社會的劇本去演,你可以設定自己的劇本,大家都可以在關係裡舒服一點。
何謂「開放式關係」,一段順利的開放式關係,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要素?
- 知情同意是第一優先
開放式關係,廣義的定義來說,就是關係中的所有人都「知情且同意」的狀態下,不排斥並且開放其他人加入這段關係;每個人跟伴侶(們)的關係也很多元,有些人以情感關係為主,像是所謂的情侶或夫妻,也有些人以性關係為主(炮友)。
所有人都知情同意,這非常重要,如果伴侶不知情也不同意,那就只是劈腿。
- 適應新的關係模式,堪比一場磨難?
關係要能夠順利發展,最重要就是大家都有共識。但我也想要提醒大家,「取得共識」的這個歷程,其實我們並不存在我們的成長過程裡,不只是親密關係,我們在社會議題上都有許多分歧,取得共識是非常困難的。
怎麼樣才能有好的開放式關係?我其實覺得最大的重點就是要做好「這一切都是磨難」的心理準備。
實踐開放式關係,就好像你拋下在臺灣的一切,去文化差距很大的國家工作, 會迎來很多變化,你一定會給自己一段適應期,也做好心理準備,不可能一去就超順利,可能會遇到很多無法想像、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接受的事情。
並不是說今天大家講好要開放式關係,明天就可以三個人手牽手出去,怎麼可能呢?當然,就像你剛來到異國,一個想像中的美好國度,一定還是會有新鮮感、開心的部分,但是一定還有更多需要去適應的心態,也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轉變;當然,你去了國外,覺得工作不適應還是可以再回來,實踐開放式關係也是,這也沒問題。
當具備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之後,你大概就會發現,開放式關係需要蠻多時間跟精力來進行。假設你是一個每天朝九晚五,還要加班到晚上10點的人,就是除非你的伴侶時間精力很多,可以cover你,不然有其實會有點難度。
因為溝通成本比較高,有限的時間要分配給更多人;如果正在尋找伴侶,那麼付出的心力就更多,因為找對象也不是容易的事,要有時間管理大師的能力。
其實開放式關係很像斜槓工作,要有很強的時間分配能力,不然你沒有辦法同時接這麼多案子。假設你接了兩個案子,A案子你花90分力氣,但然B案子只用50分力氣,那你應該會掉案子吧!
- 如果伴侶們有區分位階、有主要與次要的區別,次要的伴侶就是會接受自己分配到比較少時間嗎?
這也需要伴侶之間溝通協調,但並不是「位階型」的多重伴侶關係,就一定是次要伴侶得到的時間比較少喔!
位階型開放式關係:一個人擁有兩位以上伴侶(多重伴侶),這些伴侶之間區分出「主要」與「次要」的位階關係。同理,也有無位階型的開放式關係。
比較常見的主次要伴侶類型是,已婚夫妻、同居情侶或共同養育小孩的伴侶,進行多重伴侶關係時,他們會有個比較明顯的伴侶標籤,視為主要伴侶;但是他們對於相處時間的共識,可能就是只要求一定要回家睡覺。
因此,次要伴侶未必時間分配比較少,也有可能回家睡覺前的時間都去找次要伴侶了。 所以位階型的多重伴侶關係,其實也沒有很明確的進行模式,只是主要伴侶通常會有比較明顯的伴侶身分或標籤,也或許對於某些事情有否決權,當中有非常多複雜的可能性;但若沒有花時間好好講的話,就會變得一團亂。
- 對於想要什麼樣的關係模式,要有明確的想法才好溝通
關係至少是雙向的,所以你跟伴侶其實都要對一些事情有明確的想法,才不會一直模稜兩可,「隨便」、「都可以」,之後才發現其實都無法接受。
但是,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要太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當進入開放式關係的時候,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表達自己,告訴對方自己的需求;但我們可能在成年以前的20年,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覺得開放式關係帶給我的最大好處是,我為了讓關係實踐很順利,要拼死命的一直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這是我需要的,抑或只是我的欲望而已?
舉個例子,我跟前伴侶「鴨仔蛋」都是自由工作者。剛在一起的時候,我跟他說:「我不需要很多時間見面,一個禮拜見一次就好了。」但因為我們倆的工作很彈性,一個禮拜能見四、五次,他就跟我反映:「你明明就很喜歡黏在一起,一開始還那樣說!」
後來經過思考,我發現關係中的「基本需求」跟「欲望」有層次上的差別。對我來講,維繫伴侶關係的基本要求是一個禮拜見一次面;但我是一個很喜歡見面的人,所以要常常見面也沒有問題。不過,我雖然喜歡黏在一起,但還是有上限,太多也會覺得難受。
這其中的細膩分別,在傳統一對一的愛情腳本裡面,我其實並不會發現。我也是在實踐開放式關係的四年半以來,因為伴侶們的工作型態不同,所以可以發現這些情況。若想要把每段關係都經營好,就需要去發現問題與探索,再回頭來瞭解自己。 在傳統一對一的感情腳本當中,感情發展的軌跡很固定,要經歷曖昧、盛大的告白後交往,關係穩定就該同居,交往多年應該結婚,結婚之後要生小孩……,如果不跟著走,會被質疑是不是有問題。但其實沒有問題,只是每個人想要的都不同,不想把標準套在自己身上罷了。
- 想實踐開放式關係,最好要有充分的性別平等意識
親密關係民主化,需要雙方平等的狀態才能好好溝通,但平等也不是容易的事,這在異性戀的世界裡尤為複雜。
在傳統的愛情腳本裡面,本來就是男女關係不平等的,這東西已經在腦子存在很久,很難輕易的把它刪掉;而當你的性別意識不夠強的時候,你很容易被壓迫,而你沒有感覺。
假設一對異性戀的夫妻,男方提出開放式關係的時候,女方的性別意識要夠強烈,才能在過程中取得平衡。如果丈夫是主要的經濟來源,要求妻子不可以找其他的伴侶,這時候妻子若主張自己也要對等開放,其中要對抗的事情很多,比起單身、經濟自主的女生會更加困難。
除非夫妻雙方能夠將收入合理分配,理解並肯定家務勞動的價值,讓女生負責家管也能夠得到合理的勞動收入,甚至明文契約化,雙方經濟獨立,否則,女生在爭取權益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遭受男方的懲罰,比方說就少給一點買菜錢。但男性在做這件事情的心態,未必是心存惡意,而是從小被教育的觀念就是如此。
實踐開放式關係,需要溝通共識,過程中需要雙方平等,有一樣的話語權。如果性別平權的意識不夠強烈,很多討論最終容易變成妥協。這也是我想要分享相關概念跟理論的原因,因為若想要把開放式關係實踐的很順利,其實需要相當的知識水準,比較能夠幫助自己跟伴侶對等溝通。
- 有些人對伴侶要求想實踐開放式關係,自己可以有其他的情人或性伴侶,卻不允許伴侶一樣開放,Sama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呢?
這要回歸伴侶雙方的共識來討論。只有單一伴侶的這一方,自己有沒有想要另外有對象呢?某些情況下,當事人其實本身也不想要其他伴侶,也許就不構成問題。
我認為最值得思考的部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是否「被逼著」接受開放式關係、「被逼著」不可以有其他對象?如果不接受,那麼這段關係可能就要結束了?
若你感覺到被逼迫,那這段關係本身已經進入了不健康的狀態。理性上來說,我會認為,讓關係結束比較好。
也許當事人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不平衡,是否要在第一時間快刀斬亂麻,也是個人的選擇。但我也曾聽聞某個案例,當事人起初雖然不平衡,但是後續又有不同的體會。
在這個案例當中,原本是單一伴侶關係的A君與B君,A想要開放式關係,卻要求B不可以另尋對象。B一開始對此感覺不公平,但久了也發現自己真的也沒有想要其他伴侶,尤其是看到A常常為了別的伴侶傷心難過的時候,更覺得自己保持現狀就好,兩人也繼續交往。而在這個歷程當中,一定有一些要素或者無可取代的東西,得以讓兩人的感情延續下去。
所以,關係是很複雜的,我不太喜歡直接評斷大家的關係「是否開放」、「是否合理」。當然,現狀如果讓人感受到壓迫,確實是不健康的關係,也需要交由伴侶雙方自己去思考,是否要繼續承擔下去,因為未來還是一直不健康的機率很高。
我比較喜歡的思考方向是,「你想要繼續這段關係嗎?」每個人需求的健康程度不一樣,自己怎麼想、能夠承擔多少隱藏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而當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好處理的時候,我也很推薦運用協力廠商資源,例如心理諮商、命理占卜、身心科等等。重點不在於問題有沒有解決,而是多了一個抒發的途徑。
Sama什麼時候接觸到「開放式關係」的概念?又是怎麼接納這個概念,踏入開放式關係的呢?過程中有陣痛期嗎?
我結束最後一段一對一關係之後,經歷兩年的空窗期,剛分手的時候我已經29歲,面對年近30還沒有結婚的恐懼,單身焦慮超級嚴重。
後來,我遇到了「小動物」,認識他的時候我有床伴,因此,當他問我要不要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請他等我跟床伴結束關係。他卻說,我可以繼續維繫跟床伴的關係,我們採取開放式關係就好。
小動物在此之前,研究開放式關係已經兩三年,才終於遇到同意的伴侶。而在他提出來之前,其實我並不知道開放式關係的概念,甚至覺得自己這種很容易喜歡上別人的個性,容易跟異性變得比較好,又總是會劈腿,就是一個罪該萬死的人,不應該談戀愛。
當下我們都有想要擺脫傳統情感劇本的需求,能夠達成共識,但其實這並不是常見的情況。
- 進入開放式關係的陣痛一直都在發生
實踐開放式關係的人,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他們本來就單身,或者現有的關係都不是典型的一對一伴侶,比如說有約會對象、炮友等等。他們進入開放式關係的主要課題,是能夠找到願意跟他們一起進入開放式關係的人。
第二類,則是伴侶雙方從一對一的伴侶關係走向開放,相對而言是比較辛苦的。因為他們會面臨很巨大的變動,關係的形態要經歷打破重塑的過程,變得完全不一樣,甚至會有過去的一切都被推翻的感受,不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我自己屬於前者,先體會到解放的快樂,後來才從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關係中的各種議題。但其實進入開放式關係還是會有陣痛期,而且不會消失。
因為,大多數想要跟我發展關係的對象,其實沒有實踐開放式關係的經驗,想從封閉關係走向開放,或者內心還是傾向於一對一的關係腳本,磨合期間,雙方都會有很多難受的部分。
我也曾經歷過,已經交往一段時間,對方才很明確的表達不能接受,對我來說很難過,因為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努力,最後還是不行。和小動物在一起前的那個床伴,我們的關係又延續了兩年,也曾進入像男女朋友般的情境,可以見家長、一起參加婚禮,也經歷過「關係安那其」(Relationship Anarchy,關係無政府主義)。分手後半年再聯繫,他思考後很確定自己不能接受開放式關係,我也很感嘆,但至少我得到了一個答案。
- 社會大眾對於開放式關係以有色眼光來看待,貼上淫亂標籤,Sama怎麼看?
我剛開始真的很討厭這種論調,如果有人說開放式關係很淫亂什麼的,我都很想跟人家筆戰。但後來我發現,真的蠻多人蠻淫亂的。(笑)
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開放式關係本來就是一個性解放的歷程與走向,不再需要守貞。確實在性方面的想法,相較守著貞節牌坊的人會比較解放,這一點不用懷疑;但是不是比較淫亂,這就因人而異。
確實有以尋求性刺激為主的開放是關係,但是,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偏向「多重伴侶類型」的開放式關係實踐者,生活要淫亂其實有點難。因為他的對象們對他來講都是伴侶,理論上要花比較多時間精力去照顧每個人。
我現在就是接受了這種評價,既然已經性解放了,被說淫亂就淫亂吧,不用覺得是一個負面的詞彙。但是,並不一定因為實踐開放式關係,性行為的頻率就變高。一定有這種人,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這樣。
Sama 有兩位伴侶,也令人好奇關係互動的模式。伴侶們彼此認識嗎?他們互相以什麼角色看待對方?身為中間人,您怎麼去協調關係的平衡?三方之間如何建立相處與溝通的規則或界線呢?
- 伴侶之間可能互相超不熟,也可能緊密到寫交換日誌!?
我自己習慣「多重伴侶」形式,可以想像成我有好幾個男友,我經營很多段一對一的關係。所以,我的伴侶們之間交集非常少,僅止於知道對方的存在。
這也跟我跟他們之間各自達成的共識有關聯。
我跟小動物會共用行事曆,所以他會知道我的其他行程。我們目前進入了「共榮」的狀態,我感覺開心的事情,他也會為我感到開心;他看到我跟其他伴侶過的很好,他也會覺得很棒,而我也是如此。所以,我跟小動物之間就可以分享很多關係相關的事情。但是,另一位伴侶Smurf就很明確的告訴我,他沒有想要知道這麼多,那我就不會跟他分享我跟其他人的互動。
所以,我的伴侶們之間幾乎沒有連結,所以也沒有三方之間的共識需要處理,這是我所習慣的關係形式。
有些人他們很喜歡都講的很清楚,我有聽過一個例子,關係中的所有人都安裝定位App,大家都知道彼此的位置,乍聽之下很不健康,但他們覺得這樣非常有安全感,吃飯喝酒還會呼朋引伴;不同伴侶輪流來家裡住的時候,還會留下日誌給下一個來住的人。
他們緊密的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但這其實沒有好壞,他們剛好就是一整群其實都喜歡這種很緊密的行為,能夠從中獲得安全感,所以可以這樣子進行,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
- 伴侶們之間到底要瞭解得多深,取決於大家聆聽跟分享的意願
當你有這麼多伴侶的時候,「我喜歡分享我的生活到什麼程度」跟「我自己想要聽到什麼程度」,其實有可能是不同的。
我超愛照三餐分享我的所有事情,包括我跟伴侶們的事情,這些就是在我的生活當中,但我超懶得聽別人講!Smurf 不愛聽我講,但他自己也不愛講;小動物很懶得講,但是很願意聆聽,大家的習慣不同,就會造就不同的排列結果。 所以,伴侶之間互相要瞭解到什麼程度,其實取決於各自對於聆聽和分享的意願,一切因人而異。
- 多重伴侶關係,會不會有吃醋的時候?
吃醋肯定會有,當你在意的人跟別人相處接觸,會讓你有不開心的感覺,這就是吃醋。這情況很廣泛,無法避免。
我們今天若把吃醋當成開放式關係的死敵,如果一直這樣想,那關係當然很容易毀掉;但其實這只是一件大家都會發生的事情,也不用因為你的對象會吃醋,就評價人家不適合開放式關係。
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吃醋發生的時候怎麼去面對。吃醋就是一個負面情緒,就用平常面對負面情緒時的方式度過就好了。不開心的情緒其實是自己帶給自己的,如果一直歸咎於那個讓你吃醋的人,其實關係可能會出問題,因為對方其實只是在做自己。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剛好生一場大病送急診,當時小動物正在跟另一個女友約會,但他就中斷約會過來看我。可能因為送急診很嚴重,所以他的另一個女友沒有太大的負面情緒,這事情就順利度過了。但反過來說,我如果只是因為經痛就要求他中斷約會來找我,也許他的女友會很不高興。
一樣是中斷約會的行為,小動物的女友卻可能有兩種反應。所以,關鍵不在於小動物怎麼做,而是她怎麼看待事件本身,才是產生吃醋情緒的重點。
- 伴侶吃醋的時候,怎麼處理他們的醋意呢?
我喜歡在問題還沒有出現,大家都還很理性的時候來討論一些可能發生的情境,預先做功課,討論怎麼面對負面情緒,也有助於加深關係的深度。所以,我一開始就會跟對象講的很清楚,我不太會去安撫吃醋的伴侶。
這是我的前伴侶覺得我很沒有人性的地方(笑)。如果伴侶吃醋,我會嘗試瞭解他的情緒從何而來,但我不會中斷手邊的事情去安撫,因為我不願意為了安撫對方而破壞我原本的界線。我不希望變成「會哭的人才有糖吃」,因為他可以故技重施來達成目的,關係會變得扭曲,同時也會壓迫到其他伴侶的空間,讓另外一段關係也會跟著失衡,難以延續。
Sama 在戀愛的道路上探索多年,也經歷過慘烈的分合,終於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戀愛模式。關於分手與關係的破裂,您有什麼樣的看法,會怎麼療癒自己呢?
-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再為關係削足適履
開放式關係帶給我最多的,是解放的感覺,原諒自己,跟自己和解。我再也不用覺得自己罪有應得。
情感的選擇有很多,就算不符合最多人選擇的那個腳本,也不代表是有問題的人;也不用為了適應那個傳統腳本而削足適履,強迫自己變成不喜歡的形狀,這不是一個健康的過程。
找到適合自己的腳本,訂製自己想要的情感關係,我覺得是很棒的概念,但是我們太少去思考自己想要關係達到什麼樣子,所以蠻多人會在過程中覺得茫然。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別人的經驗,也是希望協助大家去思考這些答案、釐清自己的需求,或者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共鳴與療癒。
最重要的是,人的一生充滿了各種人際關係,包括血親、朋友、職場,關係需要經營,而不是有固定的腳本可以依循;當關係在我們的人生中佔了這麼高的比例,就需要好好的對待,並不是追求財富或事業的成功就可以得到很棒的關係。
- 在分開之前,會盡自己所有的努力嘗試
如果我跟伴侶之間發生問題,難以取得共識的時候,其實我不會立刻就決定結束關係。
因為我相信人是會變的,也許有些想法會隨時間改變,所以即使意識到跟伴侶現在沒有共識,我還是會嘗試努力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在溝通的過程中還有一點有在進步的感覺存在,我都會想繼續努力下去;一旦我感受到這種感覺已經不存在,問題的迴圈持續太久了,我就會果斷選擇結束關係。
- 分手與離別,是熟能生巧的事情?
面對分手後難過的情緒,一開始我也不確定自己要多少時間才能走出來。但我很喜歡瞭解我自己,而且我很愛做表格,花了很多時間為自己做紀錄跟統計,我現在很清楚自己面對分手的狀態與模式,分手可能會難過一個禮拜,但是三個禮拜過後就會恢復的差不多。我知道不是大家都這樣,但這樣的歷程讓我減少很多不安。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求生本能的,你的身體不會讓你一直在負面的狀態裡爛到死,只是那個失戀後整個人失魂落魄的情境,每個人的長度可能不太一樣。 在恢復的過程中,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也許是開心的事,也可能是不開心的事,但我不會限制自己太多,只要不亂花太多錢就好。(笑)
請給藍色的讀者一段鼓勵的話吧!
分手是人生中的必然,但也是新成長的契機與開始。
分手當下的你,或者此刻正在經歷分手的你,關係裡面遇到難關,肯定會很難過的。但是,當你經歷過這些難過,未來的你才會有新的快樂,而這些快樂可能是你沒有經歷痛楚就無法得到的,唯有經歷過這些磨難,你才會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