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與多年不見的高中朋友相約在餐廳聚餐,觥籌交錯間,思緒一起回到青澀的少女時期。
我們一起去歐洲遊學,當時我們都有男友,分隔9,800多公里,高達八小時的時差,也阻止不了我們想要跟戀人維繫情感的心情。
明明旅費有限,但還是想辦法開通昂貴的國際通話,利用課間空檔,躲在語言學校的角落,打越洋電話與男友分享在國外的種種趣事。在海外的所見所聞是如此驚喜閃亮,在有限的通話時間裡,拼命分享給心上人。
英國遊學兩週,一週法比荷之旅,我們買了許多紀念品,在每個景點寄出一張張明信片,卻不是給自己、不是給家人,而是給當時的男朋友。
雖然人在國外,卻時時心繫著在台灣的戀人,用這些方式讓對方同享喜悅,彷彿這些通話、明信片與紀念品,能彌補時空的差距,讓對方陪著我們身歷其境。
「整個歐洲都是我們的粉紅泡泡!」回憶當時的心境,友人戲謔地說。
時過境遷,十多年後的我們,紛紛回到了單身,再次齊聚一堂。
回想著當時青澀的感情,覺得很傻、很可愛。
好不容易出國一趟,紀念品及回憶卻都只留給了之後不再聯繫的人。
「若今天有再次出國的機會,現在的我有時間會先打電話給爸媽家人,而非男友了。」朋友說,在座其他人也都深以為然。
隨著年紀的增長,經驗的累積,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家人及自己的重要性排在了男友之前。
十八歲時,我們的世界很小,也許五成心力留給戀人,三成心力留給朋友,再來是好好面對迫切的課業壓力,留給家人的只有最後一點點的心思,因為家人總是在我們身邊,不需要擔心變化。我們盼望著長大,追逐情生意動的快樂,與戀人的互動相處,讓我們對生活多了些期待與甜蜜,也有著「我長大了!」的錯覺。放大了愛情在生活中的佔比,喜歡,便勇敢的奔赴一回;與另一半的感情生活,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也想著與全世界分享著我們的甜蜜,要讓全世界肯定我的選擇。
三十歲左右的我們雖然單身,生活卻仍努力精彩。那些給了我們閃亮的青春,卻沒有陪我們走到現在的男孩,教會我們:互相喜歡不代表可以從此Happily ever after;從大學再到社會,十年的摸爬滾打,也警醒我們生活不是只有愛情。現在的我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在下班後能定時運動、閱讀、與朋友聚會、精進自己,開始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也許行有餘力還能再追逐夢想。感情不再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在規律健康的日子裡,過好一個人的生活,若在這當中能找到相扶相持的另一半,一起向前,也很好。
如果說,18歲的感情轟轟烈烈;
30歲的我們,更在意好好過一個人的日子。
愛情誠然美好,但生活還有很多追求,我願意讓自己慢下腳步,成為最好的自己,也相信生命會有最合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