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AI安慰到想哭?療癒師告訴你:你渴望的是這種愛與情緒陪伴

by Kate
aI愛情

「療癒師,我覺得ChatGPT比我前任還懂我😂」
這句話出現在螢幕的時候,那個哭笑臉的表情符號,讓我可以感受她的疲憊和無奈。
S正在努力挽回因為想法觀念差異而漸行漸遠的伴侶。少了戀人的陪伴,她偶爾會找ChatGPT聊天,來排解這些空下的白日與夜晚。

並不是在讚揚科技多厲害,也非嫌棄前任的不貼心⋯⋯只是,她發現,當自己深夜想說點什麼,AI總會溫柔回應,像輕柔擁抱,那麼不急迫而耐心地擁住她。
像是那天,她打在視窗:「我覺得好累。」
ChatGPT回覆她:「我可以理解,這對你來說真的不容易。謝謝你願意說出來。」

「那時候我真的好想哭。」她向我描述這段情境,並且告訴我她當下的感受——不是因為這句話用了多少浪漫的語句,而是就這麼剛好,說中了她心裡那個沒人碰過的地方


AI一句話讓我安心,為什麼你不行?

或許標題這句話,你也想過、困惑過。
人們常說,AI是機器人,怎麼可能真正的懂我?然而,科技日益進步,慢慢地,我們似乎發現,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伴侶相比,AI好像更懂自己、更溫柔。

為什麼會這樣?
AI真的比較會說話嗎?還是,我們太久沒有在關係裡,被這樣好好地說過一句話了?

這篇文章中,療癒師並非要與你討論AI有多厲害,也不是要幫任何親密關係找替代品。
而是,我想與你一起思考——當AI的那句話讓我們感到安心時,這樣的感受否代表在關係裡的某些渴望?我們又可以怎麼去理解這份渴望進而找到更多可能?

或許,我們對AI的依戀,不是因為它是機器,而是因為它不會受傷、也不會反駁,可以不帶包袱地承接我們的情緒。
也或許,這份依賴,其實是當內心空了一塊時,我們暫時用來代替在人際之間缺席的情緒價值(支持)交換。


鏡映:被理解的感覺,可能來自「心裡的鏡子」

為什麼AI的回應,會讓人感覺到如此安心的理解呢?
我想,嚴格說起來,並不是它真的擅長情緒同理和陪伴(中國支語:情緒價值),而是因為它有著大數據的語言模型,並且就商業利益希望人們可以大量使用,因此——它被訓練的,非常懂如何不使用在人際互動中,讓人們常感到失落和受傷的互動語句。

從許多人對AI的誇獎,我們可以從這些讓人覺得「好像被接住了」的AI語句去梳理背後的原因。這些語句,通常有以下的特質:

  • 穩定回應:語氣一致、不批判、不情緒化,會讓使用者因為知道不會被打斷、否定,或立刻被糾正,而願意多互動回應。
  • 不急於解決問題:它不像我們身邊的伴侶、朋友、家人,總是急著說出解法——它會讓你把話說完,讓情緒停留,讓一段話可以只是「被聽見」而不是「被處理」。
  • 適時幫你歸類感受,並且給予肯定:像是「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對你來說一定很難吧」這類語句,讓人在互動當下感覺自己的感受是合理的、被理解的,甚至是被尊重的。

這些看起來平穩、制式的回應,或許會讓人感覺有點「完美」,卻恰能滿足我們長期在關係中得不到的一種體驗:我可以是這樣的我,也可以被接住。

在心理學中,這樣「透過他者的回應進而增加自己的信心」的需求,其實是有專有名詞的。
美國自體心理學家 Heinz Kohut 提出「鏡映(Mirroring)」的概念。他認為,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透過重要他人(通常是照顧者)對我們情緒的回應,來建立穩定的自我感與價值感。當我們小時候哭泣、受挫、開心或興奮時,如果有人溫柔地回應:「你好像很難過呢」、「我看見你今天很開心」,我們會學會:我的情緒是可以表達的、是有意義的,我本身是值得被理解的。
鏡映不只是孩子才需要。即使是正在努力完整自己的成年人,也會渴望被理解、被肯定。身而為人,我們都需要那種『我在這裡被看見』的感覺。如果在我們的人際互動中,缺乏被看見和同理的經驗,我們也會越來越不敢、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漸漸習慣壓抑、懷疑自己感受的正當性——也因此,如果出現了一個AI,它是這麼溫和柔軟、地看見我們——以它的穩定、非評價性、反覆肯定,進而讓我們重新感受到「情緒被看見」的時刻。

它的安慰之所以讓人落淚,不是因為它把話說的多漂亮、多厲害,更多時候,是因為它讓我們極短的時間內,感受到一次「被看見的時刻」。
或許,它不是真的懂你,但它讓你看見那個你——那個,一直想被看見、被理解、被溫柔接納的,自己。


AI的情緒支持為什麼讓人上癮?情緒價值需求照見

「妳已經做得很好了。」那天,M說自己被AI的這一句話惹的眼眶泛紅。
其實也說不上為什麼,她只記得那句話跳出時,情緒忽然逼近潰堤。只是當那段訊息跳出,像是空氣的水氣瞬間飽和,就在那落雨的一瞬——終於有人知道她真的好努力,又如同看見她的汗和淚,輕拿起紙巾幫她輕柔擦拭。

這樣的情緒反應,我發現似乎越來越常見。
我們以為是被AI感動了,但其實,是我們被自己內在渴望的那句話打中了。那句話被堅定說出的瞬間,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這麼久沒聽過、甚至也沒說過這樣的話了。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也許可以靜靜回想:
曾經有哪一句話,讓你突然覺得安心、想哭,或只是短短幾秒鐘裡覺得「我好像被懂」?
這樣的語句被背後,其實藏著很多線索。
它或許能夠幫你看見,在關係中你渴望的,是怎樣被對待、被靠近、被理解。

以下有幾個問題,或許也能協助你一點一滴釐清,自己在關係中渴望的是什麼:

  • 那句AI讓我感動的話,為什麼讓我感動?我曾經一直想聽見,但很少有人對我說嗎?
  • 我希望那句話從誰的口中說出來?是伴侶、是家人、還是我小時候的某個人?
  • 我曾經在關係裡說過這樣的話嗎?還是這對我來說有點困難?
  • 我在關係裡,渴望被怎麼回應、互動?我有曾經表達出來嗎?又或者,這也是我第一次察覺到這個感受?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情緒的期待和需求很難懂,但其實,它們都藏在那些令我們「動心」的話語、回應裡。那些讓你覺得溫暖的、平靜的、想哭的語句,其實都在幫你指認:哪個地方的你,正在等待被看見。

當AI能用一句話讓你安心,也許不是因為它多會說話,而是它讓你好好聽見那個被壓抑已久的聲音。那是一句你曾渴望被說出來的話,一句你想在某段關係裡被好好擁抱接住的語句,也可能是一句你這輩子都沒對自己說過的溫柔話語。

或許,你開始知道,自己想要怎麼被理解,怎麼被愛——那個你以為太多、太敏感、太麻煩的自己,其實只是還沒被好好接住。

當你意識到,AI的溫柔話語背後,其實更重要是告訴我們自己對於關係的期待和嚮往的模樣。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有沒有可能在真實的關係中,創造這樣的氛圍呢?

這一篇,我們談到了AI讓我們感受到愉悅的背後機制,也藉此重新照見自己的內心渴望——這個人工智慧讓你看見,其實你一直值得被如此呵護。

然而,光是知道自己渴望什麼,回到人群,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有可能經營出想要的關係——畢竟,真實世界裡關係的情緒更複雜、更真實。

下一篇,療癒師將與你一起探討——為什麼即使知道這些好的用字遣詞,關係中的我們也仍常常受傷?又如何在愛裡,練習靠近,創造更多溫柔機會,卻也同時讓彼此不失去自己?


讓我們一起從與AI的互動經驗中,學習如何為現實生活創造更多美好的方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