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妳才知道,或許早在沒有決定預先買回程機票的剎那,妳已經無聲地在她心中,碎裂妳們的關係,分出一道岔路。
「我不喜歡分離的場景,因此我不會去送機;但,當妳回來,我一定會準備好去接妳。」當她知道妳買好飛往法國的機票時,溫柔而篤定的話語由手機揚聲器傳出。那麼樣的理性,她清楚說明自已的需求,並告訴妳,她會用行動來擁抱妳——當妳的探索旅程告一段落,或者中途休息,重新踏上這片土地、這個妳出生落地之處,會有一個愛人來迎接妳。
「這樣妳從法國回來後,就不會流浪,妳跟啾啾都會有一個家可以住。」妳想起,在出發法國的一年前,當她簽下那間預售屋,妳就在那個藍圖裡:
她要妳找梳妝台的示意圖,讓她可以參考未來妳們的臥室是什麼模樣和配置,
妳們會在百貨電器樓層討論冰箱的形式和尺寸要怎麼樣才可以放置愛喝的酒,
走在電視展示區討論著要用什麼樣的電視尺寸來豐富她下班後的休閒娛樂,
又或者她會丟給妳一個又一個淘寶連結,問妳的意見——僅管,一磚一瓦貢獻任何一部份經費,但她還是細心地把「妳」放進去了。
妳很開心,她把妳的樣子放進了每個角落,從梳妝台到淘寶連結,甚至包括妳們共有的習慣。妳心裡感激著,但同時又有一種說不清的失落。她那麼慷慨,為什麼妳還會介意?這樣的感覺是不是有點過於貪心。
但那些失落是真實的。
當妳聽到她描繪空間佈置的規劃,妳有些傷心:「雖然我知道妳喜歡看書,但我家裡不喜歡積灰塵因此我不要有書櫃,所以家裡不會有太多書架和開放式收納。」
是的,她說妳回來會有一個家,有一個有梳妝台但可能不會有書櫃的家,妳不會流浪。
妳想像著,在那個家,妳可以優雅自在化妝、可以感受到有質感的生活、可以一起跟她喝著啤酒享受夜晚,但不會有妳可以隨手拿起徜徉的書、拼湊找尋自我的時刻——想到這裡,妳可以想像自己「回家後」的丟失、害怕,同時而寂寞。
這或許也是妳想要出國探索的原因——縱使妳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卻一直感覺跟這塊土地連結不強,妳總是追求著敲擊靈魂的聲響,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精神的價值所在。但,旁人的不理解讓妳感覺寂寞。妳一直渴望有個地方可以看見妳內心重視的價值、想要長成的樣子。但妳同時質疑,是不是太不切實際?是否不該總是期待精神上的滿足?
「家」到底是什麼呢?「回來」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知道有人在等妳,但在準備出國的計畫時,妳還是只買了單程前往法國的機票,回程未定案。當時沒多想:「畢竟未來好多變數,不確定到時候上課的情況是什麼?之後再買也行吧。」聽完妳的決定,她沒有多說什麼。妳想著,沒說什麼,那就是沒事的吧。
那時候的妳,好專心地在找自己——妳看不了太遠的地方,妳想先把當下每一刻做好,然而,她早就計畫著未來,落地在台灣,預售屋已開始砌磚築牆。妳們的進程不一樣,人生道路早已到了分岔點,但妳不知道。
啟程的時候,依照約定,她沒有來。離別總是悲傷,回來才可以慶祝,畢竟這樣就是凱旋而歸嘛,是吧?
在機場,妳彷彿做了一場夢。
夢中,她趕來了,雖然妳因準備登機而見不到她,手機裡的訊息卻充滿著支持的張力:
「起飛的時候,要往前看。」
妳說:「好,下次見。」只是這個「下次」,從未到來。
但這終究都只是夢。她沒有出現在機場,也沒有夢裡的訊息。妳也從未給她歸期。
在那之後,妳漸漸適應了巴黎的生活,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找尋屬於自己的定位。房間裡,妳擺上一盞溫暖的燈,從二手書店淘來的書尋找靈感以做你的創作,同時也等著應徵實習的回覆信件⋯⋯妳驚訝地發現,過去讓妳不安的流浪感,正悄悄退去。
偶爾,某些片段仍會浮現——她描繪的沒有書櫃的家,她笑著問妳梳妝台該用什麼款式,她在手機裡輕聲說「妳回來就不會流浪」。那是一個裝得下她與妳的家,一個她用心築起的藍圖,只是,終究妳沒能走進去。
妳知道,妳選擇了這條路——追尋屬於自己的歸屬。也許,在她心中,沒有預先購買的回程票,殘忍地讓她感覺自己不在妳的未來裡。這並非妳的本意,而這樣的選擇也不是全無遺憾,但當下的妳,心心念念地盼著能夠完整自己。
兩條路分岔的瞬間,裂痕一座巨大山谷,妳們彼此都無法回應對方的期待,因此跌摔於深不見底的谷底。但妳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儘管回憶闖入夢裡的時候,妳依然感傷,但未曾後悔。
妳將遺憾的重量,輕輕收進心底,化為記憶中溫暖卻酸楚的一角,在巴黎的春夏秋冬,昂首繼續奮勇築夢,而妳知道那間公寓也正為她創造現下歲月靜好的幸福平穩。
不復相見,不再打擾——那是妳最後的歉意、感謝和溫柔。
🔆嘿,這篇文章是否喚起你心深處的心情想法,或勾起任何跟情感議題有關的疑問呢?歡迎寄信給藍色療癒師Kate,與我們分享聊聊哦!
breakup.blu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