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當你告訴我,那天你跟他分開時,用盡氣力告訴他「我真的覺得我會是全世界上最愛他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以及在藍色療癒室中碰到的,跟你一樣的傷心靈魂們。
上個月,我的一位朋友突然從台灣打line給我,話筒的另一端傳來她的啜泣聲——她剛剛經歷了一段感情的結束。儘管我們是語音通話,但仍能想像他眼眶泛紅的模樣,讓人心疼。
「我不懂,明明我那麼愛他,為什麼還是不夠?」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從你的文字,也讓我猜想這段時間你大概也睡不好、吃不下,腦海裡不停地回放過去的點點滴滴,思考著哪裡出了錯,是不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想先跟你說,這些都是我們面對失落時非常自然的反應,你不是孤單的。
關於自我價值
年輕時候的我,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分手。
那時的我,把整個生活重心都放在那段關係上——調整作息配合她的時間、把她的需求放在我的第一順位,盡量時時刻刻照顧體貼他的感受。後來,因為對於未來的期待不同,我們結束了關係。那時,我感到一片空白,彷彿失去了生活的指南針。
我記得好幾次深夜,我想起我們過往的回憶,一個人縮在床上,茫然地想著:「現在的我還剩下什麼?」那種感覺,就像突然間忘記了自己是誰。
這麼多年後,成為療癒師,也陪伴許許多多悲傷的靈魂,現在回頭看那時的自己,我不禁想著:當一段關係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我們已經習慣透過「對對方的好的程度」來定義自己,關係結束後,好像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茫然存在心中。
親愛的,是不是那種迷失和空白感是不是也在困擾著你?
如果是的話,我想和你分享我慢慢發展出的兩個小練習,這對我本身和身邊朋友都蠻有用的:
「重新認識自己」紀錄
每天晚上,花幾分鐘寫下三件與前伴侶無關,但你感到開心或有成就感的小事。可能是工作中解決了一個問題,可能是煮了一頓好吃的飯,甚至只是看到路邊好看的花而停下腳步。
在我最低潮的那段日子,我開始這麼做。一開始我幾乎想不出什麼,但漸漸地,我開始注意到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確幸。這些記錄成了我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早安,我自己」練習
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機,而是對著鏡子說一句:「早安,XXX(自己的名字)。今天要好好照顧自己。」
我最初嘗試這個方法時總覺得很彆扭,甚至有點好荒謬尷尬,但堅持幾週後,我發現這句簡單的問候成為一天中最重要的儀式,因為我開始將注意力從「失去的關係」轉移到「存在的自己」——我開始試著照顧自己了。
慢慢意識到自我價值後,或許你會產生一些矛盾——但我是個很棒的人,為什麼他不能愛我?而且我甚至對他這麼好!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們落進了愛的誤區。

愛是交換來的嗎?
「我前天又忍不住去翻他的社群媒體了,」電話中,好友的話語有些彆扭不安,「看到他好像過得很好,我就⋯⋯感覺更糟了。」語畢,她嘆了第一口長氣,在遠方的我也感受得到如此低靡:「明明知道這只會讓自己更難過,為什麼還是忍不住?」
當我問她為什麼這麼難以放手時,她坦誠地說:「因為我真的相信,沒有人會像我這樣了解他、配合他⋯⋯我付出這麼多,為什麼還是不夠?為什麼他不能同樣回應我?」
親愛的,從你告訴我的文字中,也流露出類似的困惑:為什麼全心全意的愛還不足以讓一段關係持續?
這個問題背後,或許藏著一個更深層的議題:愛的交換心態。
前陣子,一次跟朋友閒聊的話題中,不知怎麼轉到了過去的感情。對方坦誠地分享:「回想起來,我好像總是在計算。我記得他生日買了什麼禮物,記得陪他熬了多少個夜,甚至記得為了他放棄了什麼機會⋯⋯然後在心裡期待同等的回報。」
她微微苦笑:「當他沒有如我預期的回應時,我會感到受傷、委屈,甚至憤怒。好像他欠我什麼似的。」
這段話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心態:當我對前伴侶說「我會是最愛你的人」時,潛台詞或許就是「所以你應該也同樣愛我」。意識到這個潛台詞的時候,我突然恍然大悟,因為從生活和工作等各種經驗讓我知道,這個信念不一定總是為真——然而,因為我們從小總被教導「付出就有回報」,所以對於這樣的「交換心態」已經很習慣。
但在愛情裡,這種計算往往成為痛苦的來源,也成為囚禁我們的枷鎖。
延伸閱讀:哇賽心理學〈愛不是交換,而是很深的尊重〉
當看著你的信,我也好奇:當我們說「我會是最愛你的人」時,是不是潛意識裡期待著某種回報?如果對方不以同樣的愛回應,我們會不會感到被虧欠了什麼?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這種交換心態後,通常會面臨一個實際問題:明白是一回事,但情緒的慣性卻是另一回事——很多時候,就算意識到,我們還是會不自覺計算對方的反應,然後感到委屈或不安。
這些不安往往會驅使我們做出行動,譬如發訊息問她過的好不好、想「不小心」出現在他常去的地方,然而,這些衝動的背後,其實也是我們太過焦急想要讓自己獲得安全感,因此忘記需要尊重對方目前的選擇——因此,很多時候,最底層的行為衝動並非來自愛對方、呵護關係,而是想要撫平自己現在的不適感。
如果你也陷在這個情境裡,你也知道這樣的道理,那有沒有什麼比較應急的方法可以止住我們的不安時想展開的衝動,慢慢劃清楚彼此的健康界限呢?
尊重對方的界線和選擇
我自己在面對回憶糾結心緒、讓人無法自拔,同時也難受對方不能以同等方式回應我的時候,常常採取以下這兩個方法,拉回自己的理智。也許對你也會有幫助:
「停、想、選」
當你感到想要聯繫對方,或做一些可能會超出目前對方設立的界限時:
- 停:深呼吸三次
- 想:誠實問自己的心,這個行動是出於愛,還是出於控制或恐懼?
- 選:基於這個覺察,重新選擇你的行動
我記得某次,深夜裡我幾乎要撥出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但這個簡單的暫停讓我意識到,我想打電話不是因為有什麼重要的事,而是因為害怕他忘記我。意識到這點後,我放下了手機,停止了想要傳訊息的衝動。
延伸閱讀〈藍色字光 | 挽回衝動讓複合遙遙無期?療癒師1方法助你重拾情緒控制〉
「屬於我的」清單
我一直喜歡用紙筆記錄當下的狀況,同時幫助我釐清思緒。在我的回憶收納盒中,至今還放著那張已經泛黃的紙。那是我在一次特別難熬的夜晚寫下的:一條線將紙分成兩半,左邊「屬於我的」,右邊「不屬於我的」。
- 屬於我的:我的感受、我的選擇、我的行動⋯⋯
- 不屬於我的:他的感受、他的選擇、他的行動⋯⋯
每當感到想要控制對方或者情緒過度糾結已成定局的事實時,我就拿出這張紙看一看。這個簡單的提醒幫助我明白,愛不是佔有,而是給予空間。
你值得好好照顧自己
「Kate,想跟你說,上週我獨自去了我們第一次約會的那家餐廳。點了只有我喜歡吃的菜,然後安靜地享受那頓飯。奇怪的是,我居然沒有想起那些回憶,而是真的品嚐到了食物的味道。」一開始說的那位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傳了訊息來。
她的分享使我想起了過去每一段療癒歷程——那種從痛苦到平靜,從執著到釋懷的轉變,需要時間,但絕對值得。
親愛的,療癒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起伏的旅程。有時候,自我價值的迷失、界限的模糊與愛的計算會交織在一起,讓人感到無力。但就像我和朋友們的經歷一樣,每一個小小的覺察,每一次的練習,都是向前的一步。
寫到這裡,我停止打字的節奏,想著你讀信時的心情。
作為曾經走過類似道路的人,在這些經歷後,我開始整合那些過往,走上療癒師的旅程。我明白那種痛楚的深度,也相信你內在的力量。
上面提到的練習都只是建議,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來選擇。也許今天只嘗試一個小小的練習,或者只是允許自己感受那些情緒,而不急著做什麼—這些都是療癒的一部分。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是最愛你的人」這句話,會轉變成「我會好好愛自己,也尊重你的選擇」。那時的你,將不再被失去的痛苦所困,而是帶著這段經歷賦予你的成長,繼續前行。
慢慢來,我陪你。

延伸閱讀〈接受「無解」,將成為生命下一步的解〉
🔆如果你需要一個傾聽的空間,伴你梳理思緒的樹洞,也喜歡療癒師過去的各種文字分享,歡迎寫信給藍色是分手的顏色詢問〈藍色字光計畫〉——以書信往來方式的服務,讓我們陪你走過這一段路。 breakup.blu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