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說著「愛自己」:
朋友失戀痛徹心扉,你明白他的傷痛,便摟摟他的肩膀,並跟他說:「你要愛自己。」
伴侶整天埋首工作,你知道那是他熱情所在,又擔心他太操勞,就輕輕寫下一張紙條:「記得愛自己。」
母親相夫教子二十幾年,現在你長大了,捨不得她總是壓抑自己的想法情緒:「媽,妳辛苦了,試著開始好好愛自己,好嗎?」
但到底什麼是愛?而「自己」,究竟要怎麼愛?
愛自己,不妨從「享受獨處」開始
上網搜尋「愛的定義」——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人們最好奇的議題之一——有非常多不同的解釋。我翻找了之後,從維基百科中,找到這個我認為最純粹的愛的定義:
愛最佳的定義可能是主動心動,以真心對待某個生命體或物體(可以是人、動物 、物品、神明),使其整體得到快樂。
因此,倘若以這個定義,愛自己就是最純粹的「對自己心動並能以真心相待自己,使自己得到快樂」。
聽起來似乎是件簡單的事——但,事實上,愛自己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網路促使人與人之間的網絡連結便利,我們接收各種四面八方的資訊,雖然視野變得更寬廣,但另一方面,各種貼文也使人開始與他人的物質生活、旅行玩樂、社經地位做比較——我們關注的焦點總是外在環境和別人,漸漸的,我們迷失在茫茫人海,也看不見自己的價值。而看不到價值的情況下,你又怎麼會想要愛己呢?
「那還是不要用社群媒體了?」或許螢幕前的你會這麼想著。
我在法國的確有遇過幾個人是完全不用社群媒體的,手機也是最陽春型的,沒有任何觸控螢幕,而他們大部分的理由都是覺得對生活沒有太多影響。
我想,這或許是一個選項,但或許社群媒體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而是無限的曝光並且缺乏獨處的空間和時間。
事實上,適度的享受獨處,的確是一個可以取悅自己的方式。
印度喬治國王醫科大學(King George’s Medical University)老年心理健康系 Sarvada Chandra Tiwari 博士認為,人類在「獨處」時,其實是享受的,而且能夠提高創造力,以及強烈的自我實現感,是一種有助於個人的自我發展的方式。除了能有效的提高生產力、創造力,在獨處時刻好好呵護自己、釐清日常思緒,也能夠更認識自己的所思所想、自我對話,間接可以提升我們的人際互動品質。
以下,將分享五個具體方法,讓你可以從日常輕鬆融入生活,好好開始「愛自己」。
跟自己來場約會寵愛自己
專家不斷建議經營感情要有儀式感,那你身為陪伴自己一輩子、最重要的支持,是不是也值得為自己創造儀式感呢?
這裡的儀式感不用一定要出門,而是要精心細膩地看待陪伴自己的時刻:有些人會工作忙碌的下班後,點自己喜歡的香味的芳香蠟燭;有些人會在一週工作結束後,去喜歡的餐廳,犒賞自己;也有些人會每年為自己安排個人小旅行——各式約會都可以,而唯一的重點是,你是要用「寵愛自己」、「感激自己」的角度去享受這些過程——打從心裡讓自己開心和自在,讓你知道,你值得被自己這樣愛著。
寫一封情書給自己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跟自己說話呢?並不是那種糾結在心裡的難受,而是像一個最好的朋友的關心般,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呢?
不妨每週甚至每天寫一封情書給自己吧!
我有以下兩個方向的建議:
第一,你可以用類似自問自答的方式關心自己
「我知道你這陣子身體不舒服,現在有好點了嗎?」
「這陣子你感覺很努力想要改變缺點,但好像你感覺很不知所措、沒有方法?是不是可以找哪個朋友聊聊?」
「最近你感覺自己逐漸放鬆了,真的很為你開心!我想是因為你慢慢找到一些愛護自己的方法,如同⋯⋯」
第二,你可以記錄下三件你對自己滿意、感謝的事情,並且稍加描述它的過程
「今天和XX去了一間餐廳,我們很愉快地吃了我期待已久的晚餐,聊天內容也讓我很有啟發,很高興自己安排這個聚會」
「終於完成報告,雖然過程中有很多徬徨的地方,但我很佩服自己不斷找資料、突破自己、沒有放棄。」
「今天是第十五天沒有去看對方的動態。我知道看動態會影響心情,為了我自己好不要有波動,我覺得有努力克制,我很棒!」
你值得好好的關心自己——寫一封滿是愛意的美麗情書給自己吧!
打造專屬靜心空間
如果你決定要好好照顧自己,不妨為自己創造專屬你一個人的環境和氛圍吧!
《原子習慣》一書裡有提到,人們選擇某個產品往往是因為它在那裡,而非它是什麼——由此可知,習慣改變取決於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
而個人的專屬角落也是同此概念:不一定要有多大的空間,但可以創造一個讓你靜心的角落區域,譬如說,你可以把那本專屬寫情書的筆記本放在床頭櫃,睡前可以很順手的拿起來寫,又或者一瓶你讓你感到愉悅的精油放在顯眼之處,當你看見它時,你便知道是一個提醒要享受愛護自己的時刻,甚至我曾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很享受自己洗完澡擦乳液的時間,她感到特別放鬆,也因此讓她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照顧」。
為「愛自己」創造適合的享受環境,也讓這個美好的習慣得以持續。
刻意保留私人時間
「每天事情這麼多,都忙不完了,怎麼可能有自己的時間?」
親愛的,事實上,這句話就代表著,你可能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放首要,照顧自己這件事情常被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
習慣是要練習和養成的,愛自己也是。
我們剛剛有提到,根據〈原子習慣〉一書中的的建議是要養成一個習慣可以創造適合的氛圍。除了環境,我也會建議可以「刻意」保留時間以及創造這個機會,並且捍衛這段個人時間不受到任何其他事情影響。
當你反覆有意識地去辨別你的選擇是為「自己」還是為「他者」時,也才更有機會去區辨這期間感受的差異,進一步認識獨處時間對你的效益。當你發覺刻意保留時間給自己讓你有好的感受,也才有機會進一步挖掘更多照顧自己感受的方法,溫柔愛自己。
啟動你的勿擾模式
除了刻意保留私人時間外,我會非常建議每天可以給自己一些時刻啟動手機的勿擾模式!
有研究指出,如果我們的專注力被打斷,要再回到原先的專注力要花25分鐘,一天也只有24小時,扣掉睡覺、上班、吃飯、通勤的時間,僅剩的時間也已經不多,倘若每次打斷都還要再花25分鐘才有辦法回來,不就可惜了你刻意保留的私人享受時間嗎?
再者,這已經是你的私人時間,的確可以任性地捍衛你愛自己的權利——啟動勿擾,留給自己一個真正享受自己的時刻!
練習為自己説「不」
「欸你要不要跟我們去唱歌?」、「幫我一個忙好不好?」、「有沒有空,可以陪我去買東西嗎?」適度的社交活動可以建立與人正向互動和連結,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影響。但假如已經過度擴張到無法招架、沒有足夠心理照顧自己,那就好好的拒絕吧!
我們無需一昧地迎合別人,因為你的所思所想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貴的。好好聽聽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在乎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感受——愛自己是你的權利。
你也可以從【藍色愛情OK繃】遠離這些破事,呼吸都暢快了 篩選自己應該好好拒絕的人事物
愛自己是你的權利
有人會問,這樣會不會太自私,難道我都不需要管別人嗎?
我認為,畫好個人界線、有明確的邊界感是非常重要的——清楚知道自己與他人的界線,並能在界線內保護和重視自己的需求,不會因為不斷地付出過度內耗,也才會有健康的生活樣態。
在這個數位資訊時代的爆炸,為了掌握機會、把握更多可能,我們的專注力和精神常常都分散四處,無論是吸收新知、與人聯繫或者曝光分享。
你慷慨地把自己的每一刻分享給其他人,卻忘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最需要呵護的。
在不傷害他人自由的情況下,看見自己的需求,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放心享受自己的時刻和空間,並且養成習慣——愛自己,本來就可以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