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異性之間有沒有純友誼的話題,在過去有過許多的討論。其中一個會被認為不是純友誼的點在於,如果你對一個異性「有好感」或「有生理反應」,那麼你們之間的友誼就不是純友誼。
然而,我並不贊同這樣的定義。以我的觀點,我比較會從「你的選擇」是什麼,來看待異性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從「你對對方的感覺」來看待這件事情。
你對對方有意思,不代表你就一定要採取行動
我舉一個例子。今天我身上有300元,必須要度過一整天。午餐時間到了,我飢腸轆轆,眼前有一家餐廳,賣著我想吃的食物,但卻要價300元,若是我走進去吃了,我晚上就勢必要挨餓。
就這個例子而言,我可以選擇走進去吃,然後忍著晚上的肚子餓;我也可以選擇去找便宜一點的店,讓我晚上肚子餓時還有錢可以買東西吃。
就這個例子而言,我對於眼前的那家店,是不是「有感覺」呢?是的,我很心動。是不是「有生理反應」呢?是的,我看了直流口水。但我卻不一定要走進去吃,因為走進去吃,可能會讓我晚上餓肚子。
同樣的,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可能對其他異性「有感覺」呢?是的,我們並不會因為有伴侶,就不再對其他所有人都沒有感覺。是不是有可能對其他人「有生理反應」呢?是的,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大腦中有三個系統:依附、愛戀、性慾,而這三個腦系統是不完全重疊的。
關於腦科學的研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海倫費雪解釋,我們為何戀愛、為何不忠〉。
然而,就像我們可以選擇不要在午餐就花光一整天的預算一樣,我們也可以在愛情裡面,選擇不和我們有興趣的對象搞曖昧、上床,而和原本交往的對象走下去。當然,若你要選擇出軌,那也沒有關係,因為這本來就是你的選擇,你若認為其他人可以帶給你更好的,那就去做這個選擇吧。
至於社會會怎麼評價你,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就好像有人會罵午餐就花光一天預算的人是寅食卯糧,但也有人會說他享受當下。有人會說出軌的人就該死,但也會有人認為,出軌代表的是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感情。
以選擇後的結果,來定義彼此的關係
不過,回到前面一開始的命題,我不覺得「對別人有感覺」或「對別人有生理反應」,就代表著你和對方之間不是純友誼。男女之間是可以有純友誼的,重點是看你要選擇和對方「維持純友誼(Just Friend)」,還是「發展成超友誼關係(Friend With Benefit Relationship)」,又或是「伴侶關係(Partner)呢?而不在於你對對方是否有感覺,或是有性衝動。我覺得我們的選擇才是重點。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好了。我曾經和異性朋友以及她的室友,三個人在美國玩了兩周,睡在同一張床上。我的那位異性朋友,長得還蠻可愛的,我也曾在睡夢中起了生理反應。雖然很尷尬,但我們的互動依然維持在朋友的行為舉止上,也愉快地度過了那次的旅行,我也很感謝她在我失戀時,邀請我去美國一起旅行。
對我而言,我和她是可以一起旅行、一起玩攝影的朋友,即使現在已經很久沒有聯絡了,但我依然很懷念那段一起度過的時光。
因此,對我而言,「男女之間的純友誼」是選擇後的結果,而不是「有沒有感覺」或「有沒有性慾」的事實。
–
讀完本文的妳,如果正遭遇到感情的問題,希望我寫成文章來回答妳,歡迎填寫貓心信箱的表單,我會盡可能告訴妳我所知道的答案。請放心,這一切都是匿名的,妳也可以盡可能地修改故事內容,讓大家都認不出來妳是誰。 按此進入貓心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