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在湖水綠的床單,床單乘載著兩人一貓——一個人在看著手中的漫畫,另一人看著電子書,而那貓,則悠哉地翻著肚皮,以怪異的姿態冥想——寧靜的午後讓人慵懶。
「噗~」不速之客的清脆聲響,劃破那清幽的寧靜。
說時遲那時快,身旁的法國人揚起嘴角,眼睛漾出笑意,用她的法文腔使用她少數會說的中文句子:「我聽到了,妳放屁了嗎?」
「對,妳先不要聞,可能很臭。」我不由自主地快速翻了一個白眼,緊接著尷尬的神情,再揉入些微幽默的語氣。
「呵呵呵,親愛的,妳真的好有趣哦(Chérie tu es vraiment très marrante.)。」她笑著用法語說:「妳知道嗎?我從沒有想過我可以在一段關係裡如此自在(Tu sais? Je n’as jamais pensé que je peux être si à l’aise dans une rélation comme ça.)。」
她提起,我們仍在約會、還沒有在一起時,她忍了好久次自己跑到廁所偷偷放屁,直到某一次我們在床上聊天時,我突然放了很小聲的屁:「哦⋯⋯對不起(Ah…désolée)。」瞬間,我的表情害羞又尷尬。1
「當下,我真的覺得妳很可愛,而且跟別人不一樣。(À ce moment-là je me disais que tu es vraiment mignonne et que tu n’es pas comme les autres.)」
她說,一般她認識的法國人或者身邊的朋友,在這樣的情境下,一定會很尷尬的轉移話題、假裝沒發生,而我的反應是小小的尷尬自己道歉,也就是某種程度上承認自己的「屁」,這讓她感覺很自在——大方輕鬆的與自然生理現象共處,無需躲躲藏藏。
在伴侶面前,除了脾氣,你展示你的真實屁氣嗎?
幾次無意間在論壇看到網友們在熱烈討論「你接受你的伴侶在你面前放屁嗎?」的話題,有一則推文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當女朋友放屁(或者意識到對方會大號)的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她是一個凡人,不是仙女,當下,吸引力瞬間減少。」
儘管,因為放屁與排泄的聯結,社會文化普遍視「放屁」是一件非常私密的行為(甚至有一點點負面意涵),也因此,大部分的社會認為作為有文明知禮儀的人,都不該大方展現這樣的反應,才不會有失形象、洩漏不堪的一面——這個讓人羞恥的反應,只能躲在隱晦的私領域,不宜大聲張揚。
然而,另一方面而言,生理各種排泄反應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腦海中的仙女也會),我們生下來便無從避免(如果不能正常排泄甚至是一個生病的現象呢)。當時我心想:這位網友的伴侶好可憐,對我個人來說,這樣的愛情互動起來除了心裡壓抑,感覺生理也會間接影響健康⋯⋯當然的確還是可以默默找個私人的角落放屁,但好像帶著一個面罩,而面罩背後的真實,其實是自然的人類反應。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身為TEDxSPEAK的講者暨榮獲不少獎項的作家的Leah DeCesare說,放屁可以讓你的伴侶確定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讓雙方的關係更穩固。她認為,認真愛一個人,就會愛對方所有優點和缺點,更遑論如此自然的生理反應了。
仔細回想過去的自身經驗,並非所有關係都可以讓我如此自在,要如此隨性的「噗~」,是要在極其放鬆和信任的關係裡,才有可能展現。甚至不只是放屁,而是各種蠢事傻事——那些我自認可能會被別人視為醜陋、尷尬、彆扭的姿態形象——當我願意在對方面前展露,那便代表,這段關係讓我感覺安全,可以成為各種自己,而不怕被貼上任何負面的標籤。
當你看見最真實的我,依然笑著輕撫我的頭
「療癒師,我覺得我很喜歡這段關係,很重要的其中原因是,在她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經驗。以前都很害怕失去形象就會被討厭,因此對於一言一行都很小心,但跟他,我可以扮醜、說傻話、做蠢事,那種極歪鬼臉、睡覺醜臉,是她的話,我不介意被看到。偶爾她會逗弄我,但用的字詞都不會讓我不舒服,我感覺很自在⋯⋯」
要在一段關係裡感到無比自在,對方如何對這些我們認為彆扭、尷尬的行為的做回饋、反應,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記得,過去的某任伴侶C曾經在交往幾個月後,膽怯地問我:「Kate,我有一個小小的想法,但我怕妳覺得怪,想要跟妳討論,但希望妳不要笑我。」
聽到這番話,我認真放下手邊的事情,看著她:「沒問題,我答應不會笑妳,妳願意的話可以跟我說。」
「我其實長大成人後,一直很想要買一個⋯⋯奶瓶喝水。我曾聽過我媽說小時候為了要讓我不要依賴奶瓶,很早就讓我們家小孩戒斷奶瓶,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有一個很想要吸奶瓶的衝動⋯⋯我曾經跟我前任說過這件事情,但她說這樣我很幼稚、沒辦法接受。」我從她飄動眼神中嗅到了滿滿的不安和焦慮。
「好呀,我們來買。」我伸手摸摸她的頭後,展開雙臂擁住她:「一點都不奇怪,也不會幼稚。」
也忘了那個奶瓶陪伴她多久,但,我至今仍無法忘記,當時她收到奶瓶,躺在床上,用奶瓶喝水的畫面,像個大寶寶、大孩子,如此自在而開心的身影。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更認知到,在一段關係裡,我願意守護對方的自在——只要這個行為不會傷害任何人,不論社會是否認為有些殘缺,我都願意溫柔地愛惜呵護如此真實的模樣。
讓「共識」協助兩人為自在的關係鋪路
然而,事情真的這麼美好嗎?我們真的都夠找到這種「完美」伴侶嗎?
「嗯⋯⋯我真的不太能接受伴侶大放屁⋯⋯只能小小聲,因為從小家庭教育就是養成我這樣的習慣。難道我不接受他放屁,就是不愛他嗎?難道這樣我們就是不自在嗎?」
的確,關係不是永遠這麼理想化,我也不覺得,每一次愛情都可以找到一個你會愛他所有優缺點,他也會愛你所有優缺點的人——前述的美國TED講者Leah DeCesare的放屁看見真愛的說法,似乎太過浪漫看待愛情,而忘了真實的人性。
的確,就那些「輕鬆的蠢事」而言,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生長環境以及背景,對某些形象可能有些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也因此,有些時候,除了不容許自己做以外,當他人有此類行為時,他們還是有可能感受到不自在,這也是正常的事情,也不代表「這是不完美的愛」。
如同上面曾經提到的C的奶瓶故事:對拒絕C想要買奶瓶的前任而言,奶瓶之於她可能就是等同幼稚孩子氣,她也並非不認同C,而是她對成人使用奶瓶這件事情就比較無法接受;但對C而言,她可能擔心這個行為是不是讓她被對方討厭、貼標籤,而感到失落或不安。
如果雙方在這樣的「糗」事議題有些相異的看法,不妨彼此放下自己的情緒、觀點,先去理解對方的理由、想法,在進一步釐清這樣的行為是否有什麼兩人都可以接受的形式,置放於關係——就像我之前在〈成為自己的愛情溝通智囊:情緒小貼士、問題解套秘笈、共識同心大法〉(可以直接點連結)一文中提到「誰對誰錯不是重點,找出共識才是精髓!」,我認為在「糗事」上的溝通也是相同的道理。
以大聲放屁這件事情來說好了,一方堅持「這樣對我很不禮貌」,另一方執著於「你不包容我就是不愛我」對關係的提升是無濟於事,而過多的爭執也會消耗彼此情感帳戶2的存款,讓兩人的關係有不穩固的危機。
有絕對的誰對誰錯嗎?其實站在客觀中立的我們,可能就會發現,這不是錯誤,只是差異。
而針對差異最好的方法,我覺得便是兩人先輪流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裡很適合用我訊息哦!),也說明自己對於某些行為梳理自己對某些行為的底線、對關係互動的界限該怎麼拿捏,試圖找出彼此想法背後的交集,甚至為彼此的相異想法之間一起尋覓共創彼此都能接受的做法、共識,讓雙方都在這段關係中盡量感到自在。
也想提醒大家,很多時候,共識並不是要大家都同意某一種意見,我認為,有一種共識,是放下一定要找到相同點的意圖,彼此都理解兩人就是有差異,願意在這部分放下執著,讓對方長成自己的樣子。
延伸閱讀〈使用我訊息後還是溝通破局?——掌握「我訊息」四要素,為愛溝通〉
在相對共識下創造自在,成為關係走下去的底氣
我們內心深處可能都嚮往著包容全部自己的自在關係,然而,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絕對的完美,只存在相對有共識的契合。
相對有共識是什麼?
就像上面說的,是兩人在溝通後,有這樣的「共識」:
可能是對於某種糗事可以都很自在的看待、接納彼此,
又或者兩人原本有相異的觀點,卻在好好理解彼此需求後找到共識,
甚至兩人都認同放下期待,只要在不影響對方的生活自由下,順應對方做出想要的模樣
——這些,都是「相對有共識」的範圍。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我知道,我們都將好好理解彼此的需求——這讓我很自在,我感覺自己可以在你面前完全成為我自己。(Peut-être qu’un jour, nous aurons des opinions différentes, mais je sais que nous comprendrons les besoins de l’autre — cela me met à l’aise, j’ai l’impression que je peux être complètement moi-même avec toi.) 」
嘿,你呢?
你在伴侶面前感到自在嗎?是否有過類似的尷尬瞬間?而這如何影響了你們的關係?你們彼此又怎麼去看待這樣的互動呢?
期待在你和伴侶的愛情旅程中,能在每一刻的互動,探索對方以及自己的各種面貌,在每一次相會中,認識你們最自在、嚮往的樣子,也在每一次碰撞中找到兩人愛情星球的規則共識,在關係的宇宙,擴大你們的探險。
- 但我真的不記得自己這麼早,在還沒有在一起的時候就解放形象了。 ↩︎
- 這個概念本來自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Stephen R.Covey在其撰寫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並應用於一般的人際互動中。後來美國婚姻治療心理學家John Gottman也用這個觀念更加闡述說明這個帳戶怎麼影響關係。 ↩︎